8月13日,中组部和团中央“食用菌博士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支持贵州省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助推剑河县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座谈会召开,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敏在会上介绍了生产状况。
在工厂化栽培技术支持下,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将开启第二茬种植,助推红托竹荪实现周年化生产。
自2021年以来,在贵州省农科院品资所、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剑河县红托竹荪新品种、代料菌棒生产、智能菇房出菇等技术成功落地。
2022年,20个智能出菇棚开展中试生产并获得成功,实现红托竹荪工厂化层架立体栽培,减少气候条件的影响,为规模化周年生产和供应提供了技术保障。
“工厂化栽培模式可实现红托竹荪生产的标准化,品质稳定,有助于推进红托竹荪产业品牌化发展,可向全省易地扶贫安置点推广,是具有竞争力的后续支撑产业。”贵州省农科院品资所副所长、省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国胜介绍,他们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2个菌株,出菇时间短,平均产量较高,建设的智能菇房可以控制温度、湿度、新风、光照时间,不受气候影响,保障一年四季都能出菇。
会上,为进一步推动红托竹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专家们和剑河县农投公司、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剑河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探讨当地红托竹荪生产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市场形势、生产现状和市场前景,建议当地应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将红托竹荪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培育,并就如何做好土壤基质处理、病虫害防控、生产环境控制、设施设备技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进一步开展反季节生产与实现周年生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中组部、团中央“食用菌博士团”专家马林研究员还示范讲解了红托竹荪病虫害防控工作。